新甘肃·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白杨
“没想到问题解决得这么快!证件直接送到手上,这效率让我们对在徽县发展充满信心。”6月23日,甘柴猎货(甘肃)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接过食品经营许可证时,难掩激动之情。
从执照办理遇阻到证照快速办结,这家招商引资企业在徽县经历的“办事波折”,最终成为当地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。
一场由投诉引发的效能革命
时间回溯至5月下旬。作为陇南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,甘柴猎货(甘肃)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徽县办理证照时接连遇挫:企业委托办理的营业执照因名称字号、地址表述等问题被退回;后续食品经营许可证申请又因资料不全、设施未到位而暂时搁置。5月底,企业向陇南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反映情况,引起高度重视。
6月12日,陇南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何能雄带队直奔徽县实地核查。“招商引资不能‘重引进、轻服务’,要让‘保姆式’服务承诺落地生根。”现场督查会上的这句话,成为破解问题的关键。
从“逐项审批”到“并联提速”的突破
复盘核查中,工作人员发现问题症结:一方面,企业提交材料确有瑕疵;另一方面,审批流程存在机械执行规定的倾向。“甘柴猎货”字号因涉嫌违背公序良俗被驳回,暴露出政策解读与企业沟通的断层;经营地址重复标注、股东信息笔误等问题,则反映出前期指导服务的缺位。
“不能让程序合规变成服务‘梗阻’。”工作专班创新思路,决定启动“证照联办”机制——市场监管部门指定专人全程指导材料补正,招商部门派专员协调场地验收,经开区直接对接企业解决生产筹备难题。原本需要分步办理的审批事项,变为多部门同步推进:市场监管所提前介入现场指导设备安装,窗口人员线上预审资料,审批系统开辟绿色通道。
5月22日首次提交材料被退回,23日完成修改即领到营业执照;5月28日经营许可申请遇阻,6月23日便完成所有审批流程。从问题暴露到证照办结,在短短11天内高效推进,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政务服务的温度与速度。
一次整改带来的服务升级
“这不仅是解决一个企业的问题,更是重塑服务理念的契机。”徽县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赵希娟表示,此次事件推动当地出台三项长效机制:建立招商引资企业“事前辅导清单”,提前介入名称预审、材料准备等环节;推行“首接负责+容缺受理”模式,对非核心要件允许事后补正;每月开展窗口人员业务实训,重点提升政策解读和灵活服务能力。
如今,在徽县政务大厅,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专区格外醒目。工作人员张文的办公桌上,新添了一本《企业登记常见问题手册》,里面详细标注着类似“甘柴猎货”这样的典型案例。“以前只想着按规定办事,现在明白合规性与服务性可以兼顾。”张文的感悟,道出了基层政务人员的理念转变。
当甘柴猎货(甘肃)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启动运转时,徽县政务大厅里,一场静悄悄的效能革命仍在继续,为更多企业的到来铺平了道路。
版权声明
1.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。
2.所有原创作品,包括但不限于图片、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、信息等,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,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、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。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3.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(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)受理对接。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,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,联系电话:0931-8159799。
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